分类
远瞻新闻

远瞻资本李喆:警惕由庞大生产力生搬硬造出来的需求

ㄧ对于投资的认识

就风险投资而言,这是一个很难做的工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之一,但同时又是最简单的——投资说到底就是掏钱或是不掏钱。但是怎样去做正确的判断,以有逻辑的方法去判断应该亦或不应该投资,这是最难的。

以股票为例,众所周知高抛低吸就能挣钱,但问题是如何能真正做到高抛低吸,在明天的价格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怎么知道今天的价格是高点还是低点呢?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以我们总结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对行业。VC就是承担未知的风险,得到巨大收益的行业。承担风险的前提是未来有巨大收益的可能。因此,首先要判断这个行业是否有巨大爆发的可能。坦率地说,中国市场只有TMT有大的爆发可能,包括传媒、电子、消费升级等具体领域。
比如互联网产业一直是大的行业风口,从2000年到现在,有许多次台风刮起也催生了一大批风口浪尖的公司,他们在初创时毫无例外都是伴随泡沫而起,但泡沫破灭以后总有3-5个剩下来并成长为行业巨头。
现在的VR、人工智能也是一样的,他们都处于巨大泡沫中,但无疑在这些企业中,一定会出现若干个不逊于BAT的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通过我们的经验和逻辑,抓住这些潜在的「独角兽」。
但反观传统产业,比如以钢铁行业为例,不会有太大的行业大机会,当然某个企业因为技术突破还是有可能脱颖而出的,但行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基础的稳定的想象空间较少的行业,因此不适合VC。但也许适合PE进行并购重组而提高效率。因此我们要非常清楚哪些行业才可能产生未来的巨头。

2)对产品要有感觉和体验。我们主要投资消费升级中的技术产品,需要要对消费品的格调和调性有所认识。什么是一个好的消费品?就是符合大家真正需求的,在体验上有重大提升的创新式产品。
这就首先要求作为投资人的自己是一个有知识、有想法、有调性、有感受力的人,对高质量的产品有基本的认识、基本的感觉。因此生活在富裕家庭里的孩子在这个方面更有优势一些,因为他们在调性、想法、创新方面的经验、训练比较强。

3)互补的团队成员。VC中什么样的团队能够成功?首先是具有创新思维,敢做别人没有做过事情的创始人,还得是能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技术人才。
所以VC团队要对人才构成有判断,其次还要对他们的性格、韧性程度和背景进行判断。VC的判断和PE的判断以及会计师、律师的判断都不一样,会计师和律师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实对企业和团队做完全定量的判断,证据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所以会计师和律师的话都非常严谨,但他们对风险的接受能力是最低的;而PE是根据过去的事实对未来一到两年的前景做判断,可以根据已经有的事实做较为严密的推理,比如根据产品线的情况做DCF现金流折算,根据去年可推知明年甚至后年的现金流量情况。因此对风险的接受能力居中。
VC要判断的是未来3年甚至5年以后的趋势,这个时候业务往往还没有成型,产品还没有推出或只有简单的原型,要做判断就只能依靠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对产品供应链的了解及团队的控制能力,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对团队本身的了解程度,这些往往都是定性而无法定量的。
这就要求VC平常要不断做功课,想方设法了解各种行业的各种人,掌握它们的规律和人的特点。因此PE工作者其实也很难做好VC,因为它们要求的调性以及工作中的方法其实不太一样。VC其实是一个介于感觉与公式规律之间的行业。

二 要靠年轻人

如今,我越发觉得创业这件事是梦想、兴趣、性格和工作经验的集合。

人在二三十岁到三四十岁都是属于学习成长阶段,通过为别人工作,了解这个社会运转的基本规律和待人处事的方法,以及获得某一个细分领域内的资源。但在四十岁之后,应该把这些资源变成一种优势,为你所用。人生最重要的是成为时间的主人,在每个阶段都应该做该做的事情。

在四五十岁时做VC就比较好,因为经验能力判断力都在巅峰。而科技创业则应该更早一些,体力、脑力、行动力都在巅峰。总而言之,人总要在生命中的某个点让自己成为自己累计下来那些资源的主人,而不是让工作去左右自己。
我1999年从南开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一个民营投资集团工作。该投资集团当时发展得很不错,并购了两家上市公司。我参与了一家上市公司并购的全部过程,并参与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并购,最终担任这两家公司的高管。我本人不能说具备很充足的产业背景,因为我的产业背景是中药,但也还是有相通之处,我觉得视角是很重要的。

过去,我们做投资将基金定位为,专注于打造以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技术和系统创新为核心的基金。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消费升级。我们投的是消费品,不是工业品,是和衣食住行相关的,是和人们的更高标准更精准的需求相关的;

第二个方面是硬件,我们觉得硬件的门槛、壁垒是比较高的,真正具有技术优势的团队在市场上比较容易存活,但同样,没有足够壁垒的团队也更容易挂掉;

第三个方面运用互联网的方法改造传统产业链。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目的是让传统供应链更柔性、更聪明、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概念。
我们来看,上海的便利店之所以能够如此便捷,背后就是强大柔性的供应链在支撑。传统的供应链以产定销,太过刚性,没有变化,而现在的需求多变,必须要一个非常灵活专业的供应链才能满足要求。

过去,有人问我是什么决定了一个行业是属于朝阳行业或是夕阳产业?我认为产业是有朝阳夕阳的,但是企业是没有朝阳夕阳的。夕阳产业存量很大,如果技术能进步,在存量上啃下来很大的一口,这就是一个创新;而朝阳产业本来就没有存量,若能创造出一个很大的市场,例如大疆,也是创新。这本身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从概率上来看,在钢铁行业搞一个创新难度是很大的;在TMT行业搞一个创新对年轻人来说是可行的。

什么样的行业是朝阳行业?我认为,在一个人生下来时没有的行业就是朝阳行业;但是如果生下来时已经有的产业,大半都已经进入了夕阳产业。对70后来说,互联网是新鲜行业;对90后来说,人工智能是新鲜行业;但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当他们长大以后,人工智即便不能说是夕阳,也是一个正当时的产业。

总体来说,现在公认的朝阳行业是TMT,但现在那个「T」——通讯又不行了。这些东西都是变化的,但是有一个不变的点,就是对于不熟悉、但很新鲜的东西总是要想办法去了解,永远不能停止对新鲜事物的接纳。

产业永远是一波一波滚滚向前的,电影、游戏从以前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转变为现在的「印钞机」;自媒体从以前的不靠谱形象转变为现在的当红产业。
这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创业者或投资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心态要年轻,当碰到新鲜事物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拒绝,而是去尝试。比如,现在让70后去创业有点问题,除非他是在夕阳行业或是正常回报的行业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创业。但是要创造出一个原来没有的产业和方向,一定得靠年轻人。

三 智能硬件是个伪需求

我们考察企业唯一的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看这个企业的技术是否足够先进,产品是否足够刚需,团队是否能把技术转化成产品,并且有足够的市场能力卖出去,以及团队是否能够在逆境下调整和改变自己来适应市场的应变力以及执行力。
很多人会将远瞻看成是一个投资智能硬件的投资公司,事实上我们也没有投资过任何一个智能硬件,我们只投资硬件。智能硬件其实是一个伪需求,它的需求来源于已经非常庞大的中国手机产业链。当智能手机的消费趋近饱和的时候,产业链是闲置的,既然是闲置的,就搞点手环、智能秤、智能天气预报等,将小单片机装到一个壳子里完成各种功能的事。

大部分人都是从供给端考虑问题,但是就没有想到从需求端去判断——这个东西是否真正解决了刚需。例如要解决卡路里、测步数,就一定要戴个手环吗?揣个手机、戴个手表也是一样的,有无数个替代方法。

而且很多的智能硬件必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去适应它,而不是它去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智能手环每天得充一次电,人们最多一个礼拜就烦透了,最终结果是丢掉。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智能硬件不够智能,在不需要的地方硬加一个APP去开关,也是昙花一现。
所以,一个硬件进入人们的生活,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需求,是不是改变了消费习惯,是不是改变了用户体验,是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没有投资任何一个智能硬件,本身智能硬件的创业也很难成功,可一旦成功,就是巨大的成功,这都是对等的。

例如VR,成本很高、使用并不方便、有线必须带主机、还要装灯塔,很麻烦。我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报道,2016年深圳有一半铺子是卖VR眼镜的,可是现在已经连1%都不到了,因为真的没有销路,但我觉得这个时候往往就该有专业机构进场了。
市场出现泡沫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保持清醒,在泡沫挤掉的时候总会有结果剩下来,投资其实就是要辨别哪些将是会剩下来的。我们现在的策略就是在第一轮VR的喧嚣过去以后,去看到什么是好的,再去找方向的时候就比较清晰了。我们看到缺点在哪里——比如它一定要带一个辫子,如果把辫子去掉,同时传输质量还能更高,那是不是VR就能火起来?这时无线传输就是关键点。

创业者要判断真正的消费以及产业链的供给,到底是供给端泡沫催生的,还是那些闲置的庞大生产力生搬硬造出的需求,抑或是发自内心真正的需求,不要盲目追热点。

事实上发自内心真正的需求都在做大,例如OFO共享单车、滴滴出行。而那些一上来就要改变用户生活习惯的东西、给人带来不方便大于方便的东西虽然喧嚣一时,但很快就湮没了。所以要找到波浪背后泡沫剩下来的那一点,我们的策略往往是在第二波起点时投资,因为第一波不一定看得准,也不一定能抓得到。第二波的收益肯定没有第一波大,但至少比较稳。

之所以选择第二波也是和基金有关系,我们的基金规模小,第一波不可能承受很大的风险去赌爆发点,那是很难赌中的。而赌第二波时确定性就高了很多,但同时收益率就会随之下降,因此风险与收益完全是对等的。

一切都是互相联动的,一切都是取决于现在的状态和选择。对A公司可能不是一个好项目,对B公司未必就不是好项目。因为两个公司所处的地位、Bargaining Power和竞争优势都是不同的。

分类
远瞻新闻

远瞻资本出席斯坦福中国创业家组织创业企业行之禾赛科技活动

斯坦福中国创业家组织(Stanford Chinese Entrepreneur Organization)成立于2008年,初衷是请创业人士一起讨论创业思路,发挥校友圈作用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目前该组织成员超过2000人,并且多是已经开始进行创业、风险投资、创办了成功企业的人士,其中多为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校友和教师。该组织组织举办了多次中国之行,已经走进了众多中国知名企业进行创业经验的交流。
禾赛科技是由斯坦福校友精英创办的杰作,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其前身为美国硅谷禾赛仪器,其核心技术来自世界领先的斯坦福大学高温气体动力实验室。公司生产的高端在线气体分析仪器系列产品可以高精度、快速分析混合气体成分,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业过程气体检测、危险气体泄漏检测、实验室仪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公司团队40余人,其中不乏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具有博士学位的光电领域专家,60%以上员工具有研究生学历。
在活动中,禾赛科技CEO李一帆为创业企业行成员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展示了公司研发的各类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产品,包括微量激光氧气传感器、可用于居民楼天然气泄漏检测的世界首套全自动飞行四旋翼无人机甲烷遥测系统,并首次揭秘即将研发完成的激光雷达系统。

分类
远瞻新闻

远瞻资本创始人、总裁CEO李喆畅谈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全网营销

4月23日,在两百二十余名商界精英参加的中国全网营销总裁峰会上,远瞻资本创始人合伙人、总裁李喆做了精彩的专题发言,总结概括了全网络营销的理论架构和最前沿发展情况,并从风险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只有全面贯彻全网营销的创业企业才能取得超常规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李喆首先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剖析中国当前生产型企业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没有知识产权,永远处在产业链最低端的OEM模式早已过时,产能正在快速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将注定被淘汰。大部分人所熟悉的带有一定设计和生产能力,但缺乏自己品牌的ODM模式,可能还能生存一段时间,但利润空间未来也会越来越薄弱,富士康等代工厂就是例子。只有那种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建设自有品牌,从消费者体验和独特设计入手的OBM品牌运营模式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高毛利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苹果、三星、小米等诸多当红品牌正是代表了这种潮流。市场的终极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和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在中国大力鼓励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升级创新和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OBM模式是21世纪“中国制造”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大机会。

随后,李喆详细分析了全网营销5大根本精髓:“网络生势”、“名声借势”、“人气造势”、“服务积势”、“数据支撑”。随着80后、90后成长为消费主力,未来的竞争必然全部或者绝大多数以网络为基础,互联网上的营销之道是观念在先、体验在后。在接触到产品之前,顾客与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交流其实就是品牌与产品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所营造出来的“势”。这就要求企业有必要在人们所常用的网络工具,如官网、关键词搜索、百科、问答、文库、贴吧、地图、新闻、图片、微信、微博、QQ、垂直门户、电商平台、移动端推送等各种载体上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布局,从战略的高度整合、规划、调用、协同、分析以上各种渠道上的营销策略和手段,通过缜密分析企业自身特点将之科学整合在一起,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依托,组成一个高格局、全方位、系统化的网络营销体系,从而达到快速到达目标客户、快速满足需求、快速做大规模、快速提升利润的目标。李喆特别指出,移动互联时代,网络营销的核心立足点不再是产品,而是品牌、知识产权以及它们所营造出来的对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程度。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护盾和防御武器,更是品牌战略的必备武器,网络造势的依据,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基础。换言之,知识产权无比重要,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性核心竞争力。

最后,李喆指出,他本人就是一个天使和VC投资家,每天都接触很多创业团队,这些团队在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O2O服务方面创造出各种各样奇妙而有趣的产品。但点子有各种各样,落地初创已经很不容易,而推广产品、营销品牌从而获得流量人气是最最艰难的一步。多少团队可以快速拿到天使和A轮,顺利度过B轮,但每每死在扩张做大的C轮。因此,每一个创业团队都应该深入了解全网络营销的精髓,实施全网络营销的各种打法,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商战好比战场,传统的线下营销手段只堪比长矛大刀,当你的竞争对手掌握了火枪大炮甚至导弹原子弹,而你还处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竞争没有悬念。所以考察创业团队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了解其是否具有全网络营销的理念和落实全网络营销的执行力。移动时代的产品竞争,三分靠产品,七分靠营销,只有用户的认同,才有产品的广泛欢迎和企业的发展。

分类
远瞻新闻

2014年远瞻资本领跑宁波境外投资

2015年1月28日,宁波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走出去步伐工作会议。根据远瞻资本创始人李喆从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2014年宁波境外直接投资实际流出12.1亿美元(国际收支口径),同比大幅增长80.2%;其中45%的资金投向制造业,22%投向批发零售业,香港、越南、美国是主要投资地区。

另外根据宁波市商务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诠释累计核准境外中方投资额74.1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营业额112.3亿美元。其中,去年全市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08家;累计核准境外中方投资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9%;截至2014年底,宁波市累计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048家,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也是我国境外设立企业和机构最多的城市之一。在走出去队伍越来越大的同时,走出去项目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去年全市共核准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8个(/含增资项目26个),累计投资额12.2亿美元。在鼓励第二产业走出去的同时,以贸易、服务、研发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外投资合作增长明显,去年境外投资额达到9.1亿美元,约占我市全年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同比增长1.2倍。

不少投资基金也开始尝试通过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其中远瞻资本旗下的宁波远瞻丰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当年总对外投资额超过了1500万美元,包括收购美国一家骨科医疗公司Somersault,成为宁波市首家走出去基金公司。

李喆先生介绍到,远瞻资本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境外投资项目,并且现有团队在国外项目的投资方面非常专业,每位成员都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保证项目的回报率,而且现有项目运行良好,今后的对外投资额将会继续加大。

分类
远瞻新闻

大成律师事务所《香港H股上市业务发展论坛》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3年4月18日,大成北京总部资本市场部《香港H股上市业务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本次论坛”)在香港君悦酒店盛大召开。

近年来,在内地与香港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一系列境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政策利好。加之目前A股市场等候发行审核的拟上市公司甚众,香港市场无疑成为境内一些优质企业倍加关注的上市融资平台。

本次论坛由大成北京总部资本市场部主办,旨在结合H股上市政策新环境,为香港证监会、香港联交所、著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投行及重要客户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论坛的演讲嘉宾就香港H股上市业务发展新环境及新机遇做出了阐述,并对香港及内地经济发展新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出席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有:香港联交所前副主席冯志坚先生、香港交易所内地业务发展部副总监钟创新先生、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上市科前高级顾问连达鹏先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陈永仁先生、安信融资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常煊先生、中国银河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杨锐先生、罗宾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香港)资本市场部合伙人梁宝华女士、远瞻股权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及东方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崔鸣先生。

另外,国浩资本有限公司、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机构负责人亦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人民日报人民香港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对本次论坛给予报道。

 

大疆创新
全球民用无人机行业领导者。

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