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杂志
“实际上人从小喜欢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初进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的办公司,书架上显眼的灌篮高手、机器猫等卡通模型,沙发上的卡通玩偶,墙上挂着两个机械艺术小摆件,办公桌对面放着半米多高的机器人模型……似乎看不到任何有关投资的痕迹,更多是生活的气息。显然这是一种在工作中生活的状态,我们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大抵如此:在自在的生活里做喜欢的工作。
2011 年6 月,远瞻资本成立,总部设在上海,立足于科技硬件,布局消费产业互联网,主要投资中美早期(天使到A 轮)项目。
作为硬件科技行业“最佳投手” 之一,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胡明烈深刻理解技术从诞生到产品化的路径与相应风险,曾主导投资40 余个早期项目,如今大疆创新(全球最大无人机厂商)、禾赛科技(全球领先激光雷达厂商)都已经成为了细分领域的巨头。这家投资机构在资本凛冽寒冬里凭借出色的成绩单依然保持姿态,稳健前行。所投企业总市值超200 亿美元。近日《陆家嘴》杂志专访了远瞻资本创始人胡明烈,一同探寻硬科技的投资逻辑及未来发展。
理解需求 指导硬件
《陆家嘴》:远瞻资本专注早期投资,如何在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发现优秀的项目?
胡明烈: 总结来说是:名校及创业圈资源加持之下,我们另辟蹊径打造“全能创业者模式”。我觉得投资是一个相互的事情,就像谈恋爱一样。不是说单方面的,我发现了你,你就会爱上我,而是需要跟团队互相磨合、沟通,然后共同对这个市场进行一个探讨。不管是B 端或者C 端市场,经过比较长的磨合之后,让我们一起来合作。
早期在行业里做深度调研,所谓“慧眼”都是看了无数项目练出来的。然后就是与校友等圈子里的“敢于走在前”的创业者实地考察和访谈。比如我们之前投的母婴行业,我们会去整理一个关于它的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都去做深入了解,我们当时就觉得线下有很大的潜力,然后我们跟当时天猫国际的创始人赵晨聊,他也觉得线上虽然看上去很大,但线下是真实能够触及到更多人群, 所以从2014 年开始投。到现在,大家都认为要回到线下。但实际上我们在几年前就已经观察和总结了,未来还是回到线下, 线上线下结合是一个初衷。那么我们所投的“海拍客”,赵晨带领强有力的团队成功地打造 “线下+B2B”母婴电商,用电商的思维去给传统零售做一些赋能。
《陆家嘴》:有没有类似投资原则的提炼精华可以分享?
胡明烈:1. 偏向于市场需求到供给端的考察:首先我们看是不是真实的市场和需求,是不是真实的生意,而不是为科研地位,不是为了抢占一个热点造出的“伪需求的风口”。
2. 关键技术到产业化阶段的考察:看技术是否能来满足这种商业化的需求。
3. 一直保持独立的投研精神:作为投资人要一直有清晰的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比如先看是否是从事实出发的,而不是听决心。有的人把目标当作方法,这就不是科学方法,也不符合逻辑学。
4. 考察未来指数级增长空间:有增长但如果没有超长增长可能是不适合风险投资。
5. 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迭代自身: 在实战中,我们几个合伙人经过六年的磨合,现在主要投两个方向,我跟李喆主要负责硬件创新,就是所谓的高科技创新, 真正的高科技。
我们两个思考逻辑都是从技术上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包括几种, 一个是最后需求端有客户,也就是人在工作、日常生活中,需要哪些更好的体验。这些体验肯定是最后通过Technology 来实现的。还有一种就是在实现这个体验中, 可能需要一些中间的产品作为过渡。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的车灯远光要看得远又不刺眼,那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我们会去看的产品。 因为很多对车的时候,两个车对闪, 会产生一些危险,那需要很多车厂都在考虑怎么样更好用光学解决方法、照明解决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
当然我们也会去直接投一些产品,比如说无人机,我们在2012 年的时候投资大疆就是因为觉得它会彻底改变很多人出去游玩的习惯,比如说年轻人出去,除了背一个单反,其他很多配备也许不再需要, 可能只需要带无人机,我觉得体验上需要硬件提升,这是我跟李喆看的方向。
我与另外一位合伙人杨倩倩看的方向,主要是整个产业链上怎么样帮助消费者来做决策,帮助商家来跟消费者更好的互动,我们投了供应链SaaS上的企业(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陆家嘴》:可以进一步谈一下对早期项目估值的看法吗?
胡明烈:市场永远是非理性的,所谓的风口估值就会更高。某些行业贵,内在逻辑是由它的稀缺性决定的。说到底还是一个供需关系,想投的人太多,就导致了价格水涨船高。估值过高的消极影响也很明显,就是泡沫不断产生。比如企业在早期轮次溢价拿了很多钱,但他之后能不能一轮一轮的继续支撑下去呢?
投资方则需要进行合理化折价,创业者需要想清楚的是,需要多少钱可以将业务发展到下一个里程碑,而不是估值本身。在严峻的生存压力的问题,需要选择理性降低估值,拿到融资。
《陆家嘴》:对于我们投资的一些早期或早中期项目,我们所投企业的投后工作大致如何进行?
胡明烈:我觉得这是远瞻资本一个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我认为本来投资是个合作关系,虽然说投资机构投了一部分钱, 占了部分股份,但我们是个稳固的合作关系,实际的工作中更像是一个外部的“联合创始人”。想成为优质的投资人重要是知道自己是谁?擅长哪个赛道?能做哪个领域的深入研究?投后管理如何深度服务被投企业……
远瞻资本有自己的智囊团,假设每个人的脑子里有5 个重要课题,每个课题有3 个朋友,那就有15 个人;每个人背后又有几个朋友,这样的智囊团就非常厉害, 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一种认知盈余。能够善于搜集信息和统计信息的投资经理, 和合伙人打配合,合伙人分析逻辑,投资经理提供数据和佐证。
然后就是完备的中台和后台支持:投资公司的运作流程必须是完备的,无缝衔接。比如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已经非常顺畅尽职调查的团队,规范化风控,投资者关系,投后管理(包括市场定位,媒体传播,渠道资源对接,被投企业人才招聘等等)。比如一些合作关系的建立等等,是需要去做的。作为投资方,我们承诺会做什么,我们肯定会做到。很多供应链上的问题,因为我们投硬件很多。我们都会有专门负责的同事、合伙人,一起去寻找供应商,寻找供应链,然后去看场、去帮项目排各类事务的优先级,实际上我们投入的人工成本和时间还蛮大的。
总体来说,在硬件方面我们提供围绕供应链的帮助,然后就是PR 的一些帮助,我们站在市场战略性的高度,为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落地服务,比如近期投的企业获得B 轮战略投资,如果这个企业在融资传播和日常公关传播中效率不如我们的投后管理,我们会在约定的时间内亲力亲为提供帮助,毕竟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取得一个很好的传播效果,从讲故事到告诉被投企业如何讲故事,再到持续地协助,这是一路跟随的事情。针对相对薄弱的环节我们也会提出建议,比如要招募哪类中高层人才。
投资临界点
《陆家嘴》:远瞻在早期投资回报都是很不错的,如果看垂直细分,还是横跨范围比较广的,我们是如何做到不同的垂直细分领域都能投的这么准,在硬件科技领域投资有什么独特的策略或秘籍吗?
胡明烈: 我觉得投资没有人准吧!只不过说可能相对做的好的案例多一点。我们首先我们投的少,但是少就要求我们要投得足够精准。作为一家VC 我们每年只投5 到7 家公司,这个也是因为我们公司的人员数量有限,没有办法投入很多人力到每一个项目上去的话,我们就减少我们的投资数量,在每个项目上面多投,这样希望能够得到回报。
第二个方面,行业发展必然催生和裂变出新市场需求,深度研究趋势推进之下的未来市场热点,我们在每个项目完成投资前会做很多研究。整体来说对团队能力的确认是很重要的,因为最后99.99% 的事情都是团队做的,他们能否能很好的招来更多厉害的人,能否对这个行业有真实的洞察,把洞察变成产能,这个是我们之前就要去考验的。
第三个方面,发现潜力型明星项目必须突破惯性思维的盲区,这个团队是否一个有思考力的团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所以我们主要是考验这些方面。就是一个创业的人,那么你过往的经验和跟我们在一起的沟通中能否表现出你是一个聪明但不固执、会变化、执行力又强的人。
第四个方面是,抓住潜力型项目技术产品化的临界点;这对于早期投资至关重要。找准时间进入,然后一路成长,品牌化效应越来越强。我们会持续关注硬件科技领域与产业互联网领域两条赛道,实现风险对冲和优势互补。
实际上我们投的这些项目,它从一开始做什么?到最后做什么做好,它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关键的是这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变化的话,能够被我们验证的话,那他们战斗力是很强的。
专注,更好地生存
《陆家嘴》:我们公司其实和动辄十几亿美金的投资圈相比,远瞻资本的资金规模可以说相对是少的,但我觉得我们公司发展的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那在您看来,对于小型成长型基金,怎么样才能生存的更好?
胡明烈: 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很难定义哪家是小基金。用一两个亿去撬动数百亿产业的基金,这怎么去定义大和小呢?要衡量基金能否生存是靠整体业绩。
生存的更好,我们首先谈论的应该是如何活下去,创投基金行业的死亡率非常高, 对80% 的基金来说, 募的第一支基金也是最后一支基金。寒冬时期,也是大洗牌之时。看着最后坚持下来的,有共性也有不同。
生存得更好的共性是业绩超乎预期,创造超乎寻常的业绩包括几宗退出,整体回报率,例如远瞻资本的第一期基金IRR,算是VC 圈中首屈一指的LP 回报率。在细分领域里,做好头部投资机构,才有更好的可能然后就是就是专注。我觉得专注对任何一个企业,不光是我们做基金的都是很重要的。就是只有专注,然后知道自己的短期的天花板在哪里,然后去突破,才能够把这件事情给做好。
实际上我们从2012 年建立,13 年开始调整战略之后,从未改变我们主要专注的两个行业大战略方向。针对两个行业,我们花大部分的研究精力在里面,那我觉得这个跟大基金的做法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说它们可能人员数量更多一点。
最好的方法都是“大道至简”。就是专注于自己的赛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认清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因为投资这个事情,它的难处实际上是在于诱惑太多了。比如说我拿二级市场来打比方的话,有几千只股票可以投资,那你要从几千支里面选出一两支、三四支是比较难的。
比如我们看硬件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朋友推很多可能是很好的文娱等等项目过来,那一开始我们会花时间去看,慢慢就把自己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放在我们专注的行业里面,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研究这个行业。我觉得这个还是挺好的。
《陆家嘴》:远瞻资本在投资工作时, 有没有利用一些其他的技术手段,比如说大数据或者什么?
胡明烈: 我觉得用AI 的话,要就是说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实际上最后都是一个统计。我觉得通过统计分析,然后得出一个判断的方法,它可能效率不同。
我们作为投资公司,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最有价值的是我们每年每个同事可能看500 到1000 个项目,怎么把这个项目变成一个知识库,可以把自己比作一个人工智能大脑,接入到知识库里面。对我来说有价值是我看过的项目,我能够除了用自己的大脑以外,用数据库找到,发现这两个项目之间有结合。
同时要需要一个保持监控,比如说我今天看了五个项目,十个项目,然后我可能到一个月之后,回头会看看说这个项目现在怎么样,我觉得第一个是持续跟踪, 我们会用系统来跟踪。
第二个就是把知识库集中,我就会把它分门别类,作为随时供我调取的庞大资料库。如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分几大部件, 那这些人现在怎么样了?我要跟踪他们。同样的话我在以后看项目的时候,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知识库回去来对接。